邻里不相往来,心理“围墙”如何拆?作为社会的缩影,社区工作中居民矛盾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原因复杂化、规模群体化、解决难度大等特征。去年8月,青秀苑二居接到12345平台的多个投诉,反映社区两户居民多次发生争执,且已经升级发酵为矛盾纠纷。两户业主自2017年搬入小区,因摆放在楼道口的鞋架子被对方扔掉而引发初步矛盾,后矛盾又进一步激化。在此期间,居委和物业曾多次入户走访、沟通调解,但双方均不妥协,矛盾不断升级,邻里关系日趋紧张。为此,青秀苑二居坚持从主要矛盾入手,从突出问题抓起,从居民利益出发,依托“三个一”的调解方式,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一个党群驿站回应群众“微诉求” “一门式”服务大厅、党建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综合文化活动室、为老服务功能室、法治调解室……集成议事与服务功能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宛如一道“邻里桥”,为居民群众提供“微帮助”,化解“微纠纷”,以拉近陌生居民之间的距离。青秀苑居民区第二党支部按照“接诉即办”处理原则,快接快办,提升办理质效。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回应居民群众“微诉求”,畅通表达渠道,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调查投诉事宜,分别邀请两户业主、周边邻居、物业公司至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开展专题议事会议,广泛听取意见,找准查实居民群众矛盾的“症结”所在。 一支服务团队优化调解“微服务” 依托居委走访调解并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还需要紧紧把握住“社区能人议事队伍力量”“物业管理工作者”和“相关利益主体”三方力量。居委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两户业主的实际诉求,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一支由专业社工调解员、物业管理人员和镇司法所律师骨干组成的综合服务队伍,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主体,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此次邻里纠纷的疏导工作,共同拧紧社区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一场趣味辩论办好民生“微实事” 固化、单一的调解方式不仅容易激化双方矛盾,还会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进而影响小区文明和谐。作为基层党组织动员和组织居民办实事的有效载体,青秀苑居民区第二党支部精准对接居民诉求实现调解方式“微创新”,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议平台,组织了一场社区法律答辩赛。首先由矛盾双方分别进行论述,再由镇司法所律师代表进行“一对一”专业解答和评述,最后由居委、业委、物业、社区民警、楼组居民代表组成的评审团发表意见。期间,调解律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劝说邻里应和谐相处,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以期提升居民共情凝聚力,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区和谐平安和稳定。 通过别开生面的社区法律答辩赛,经过两个小时的答辩和法律专家、在场评审团的点评和疏导,双方认识到问题所在,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最终停止了长达四年多的邻里纷争。借此契机,青秀苑居民区第二党支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通过深入居民群众入户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留言板、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式,广泛听民意、察民情,找准查实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心思郁结有人解,邻里矛盾有人疏。”在解决社区多元民生诉求中,大量问题看似琐碎,却直接关系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影响城市的文明和谐。因此,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这既是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明确要求,也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青秀苑第二党支部依托“三个一”调解方式,注重矛盾纠纷化解,让民情在一线掌握、民困在一线解决、民忧在一线化解、民心在一线凝聚,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