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市首席技师、宝山区领军人才、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设备管理主任 郁德辉 二十多年前,他怀揣着梦想从江苏农村来到大都市上海,从昔日的一名机修电工成长为上海市首席技师,进而成立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从昔日见到全进口设备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到如今能够独立对PLC程序进行编译,并对老外的设备进行技改革新、工艺流程再造……他,就是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设备管理主任郁德辉。 从学徒到能手 1989年,初来上海的郁德辉在月浦一家工厂当了一名炉料搬运工,好学上进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并考出了中级电工证书。正所谓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1996年,郁德辉应聘进了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设备部工作,负责电气检修。冷藏箱制造是“小众领域”,当初公司的设备全部从德国进口,很多设备以前根本没见过,更别说检修了。开始的时候,每次修理,郁德辉都跟在工程师和老师傅后面,不厌其烦地实验、学习,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赶,每次遇到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每完成一次维修任务,他都将工作中工程师对故障的判断、维修的要领、处理的方法一一记在本子上,逐一琢磨。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工作热情和态度,他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了。2000年,由于维修工人的失误造成一台从比利时引进的价值150万元的精密机床出现故障,而这台机床是公司的关键设备,每台集装箱的内部装修都要通过这台设备完成。郁德辉凭借着自己电子方面的天赋,通过5个小时艰难的抢修,终于把故障排除。一次,公司有一批产品需要赶产量,而此时一台进口设备出现了故障,郁德辉连夜组织人员,经过13小时的抢修终于把故障排除,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实际上,像这样的抢修,连郁德辉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公司设备出现故障的现场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在日常工作中,郁德辉发现公司有几台进口设备由于时间较长,很多技术资料和技术参数都不齐全,每次出现故障后维修起来都比较麻烦。为了使维修人员能够彻底掌握这些设备,他通过一点点地查找资料、逐步摸索,终于在半个月后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设备维修资料,从而提高了维修的效率。这也为他日后的技改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维护到创新 作为一名技师,郁德辉没有满足于把设备维护好,不出故障。用他自己的话说,“技师就是要通过钻研,让工人在设备上操作时得心应手,用得舒服”。而工艺流程也要经济高效,在工作中,郁德辉发现,一些工艺流程是可以“简化”和“优化”的,其中由他主导的技术革新项目——外侧板压波流水线控制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加工工艺,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改进了流水线的布局,为行业首创,还能借鉴并应用到其它类似的板件制作中。通过侧板压波工艺的改变,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的功能,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郁德辉先后参与了二十余项公司和集团的设备改造和设计项目,为公司的设备维护、改造以及进口设备的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过程中,其所参与的“窄铝板咬接壁板项目(三合一)”获集团创新大会制造技术二等奖,“厚板加强筋碰焊机”、“发泡监控系统”、“冷藏箱外侧板、外顶板流水线”和“上下独立式升降发泡平台”四个项目获集团创新大会制造技术和技术创新三等奖,“人机界面利用网络实现远程监控”、“沥青房自动喷漆设备”、“冷藏箱拼板线改造”、“废气治理工程”、“门内衬折弯机”和“外侧板下侧梁加强筋间断自动焊”六个项目获集团创新大会制造技术三等奖。取得如此多的成绩,郁德辉表示,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更得益于公司良好的创新氛围。公司历来对技术革新的扶持都非常“慷慨”,也从来不设限技术研发费用。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大家,公司就会从人财物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从单挑到团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郁德辉从一线电工逐步提拔为电工班长、机电班长、电气工程师,直到现在担任设备管理主管,他不但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还培养出了一个“能打硬仗”的技师团队。利用公司现有的学习资源,他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做好团队的带教工作。在理论上认真组织专业知识的讲授培训,在实践中主动关心下属、手把手地指导新人,使公司一线技术人员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其所带领的工程师和维修电工队伍,已有多人取得高级工、技师证书,去年他的工作室还培养出了一名新的首席技师。 在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工作的17年中,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精通、从精通到创新,郁德辉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自身的梦想和价值。而面对不断增多的荣誉和褒奖,郁德辉依然谦逊,他说:“荣誉不重要,我的作为永远在基层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