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路街道聚焦“人文城区”建设整体部署,以党建工作为有力抓手,积极挖掘辖区“人文城区”建设中的亮点和特色,激发全体居民的参与热情,努力建设可见、可感、可知的“人文友谊”。 一、“多格合一”,建设党旗下的“人文城区” 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文城区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多格合一”要求,依据“五个警务责任区网格”划分形成全覆盖工作地图,统筹多元力量形成“1+1+1+8+N”覆盖队伍,想方设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回应“民声民心”,提升城区温度。结合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吸纳和转化区域资源,通过“友滋”餐饮小联盟持续听取、积极回应外卖、快递骑手需求,推出“骑手实惠餐”、“错峰用餐”等专属服务。同时,联合辖区多家有资质、有信誉、有爱心的社会餐饮企业,逐步增加服务点位、扩大服务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当好新就业群体贴心的“娘家人”,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城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构建更包容、更友好、更具温度的人文场景。助力“双向奔赴”,激活睦邻社区。企业经营者有难处,社区来助力;社区有需求,企业伸援手。如:密山路上小林花店老板有停车贵、停车难的困扰。经与宝钢一村居民区党总支共商共议,最终帮助双方达成共建服务协议:居民区为小林花店提供错峰停车,费用按亲情卡标准收取;小林花店则为居民区提供每年不少于2次的免费花艺培训,小区居民婚丧嫁娶所需购花可按八五折优惠收费。充分展现党建引领下城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激发更多社区创新合作的可能,为“人文友谊”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以“人”为本,建设多元参与的“人文城区” 丰富“理论宣讲”,凝聚思想共识。友谊基层宣讲团通过示范领学、专家辅学、个人自学、集中教学等形式,2024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讲655场次。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师徒结对形式,遴选青年骨干组成街道青年理论宣讲团,为基层宣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开发路径方面,增设“宣讲直播课堂”,向辖区“两新”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广泛全方位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扩大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的“覆盖网”。融入“数字时代”,汇聚民间力量。举办年轻干部摄影和剪辑短视频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擂台展示等系列课程,为街道培育和挖掘一批能拍、会剪的新媒体优秀人才。同时,设置部分公开课,吸引了一大批社区摄影爱好者,现场听课、互动交流,他们活跃在辖区角角落落用自己的视角记录生活、反映城市的点点变迁。街道兼顾队伍建设和群众兴趣,与社区居民共享优质师资,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并鼓励居民记录和传播社区故事,成为辖区“人文城区”建设与宣传的主力之一。 三、抓好宣传,建设共治共享的“人文城区” 聚焦“转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密切关注街道区域经济发展和科创阵地建设,聚焦牡丹江路商业街、互联宝地滨江园、夏园恒茂广场、吴淞创新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等辖区特色地标,全力做好为企服务,依托“友谊发布”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推送相关活动宣传。联合网络大V制作活动宣传视频,通过外宣媒体推介等多平台大面积推广,尤其是对于其中招聘项目的宣传,有效吸引居民群众关注,凝聚起居民群众共同推动城区发展的强大合力,携手共促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文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弘扬“榜样力量”,共塑城市精神。街道致力于拓展“德润滨江、善行宝山”内涵,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活动。聚焦“学习工匠精神 争当工匠能手”主题,选树8名“友谊工匠”和50名“友谊岗位能手”;持续遴选推荐宝山好人等典型人物,在“友谊发布”公众号上连续开设典型专栏,推出系列人物专题报道,进一步激发“永不懈怠、争创一流”的友谊精神。同时,依托“友谊发布”社区信息员和街长力量,主动发现、跟进辖区热点,挖掘社区、商街的“好人好事”、“友谊故事”,共同打造充满活力与希望、魅力与关怀的“人文城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