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淞南镇党委、政府始终关注社区工作者这支队伍的建设和锻造,不断创造条件,帮助社区工作者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履职本领、增强服务居民群众意识,探索打造出一套“211”工程,让社区工作者不断适应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得心应手处理好各项工作。 一、两个工作制度,让社区工作者做事有方向 有效的社区治理,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淞南镇通过不断优化创新管理、考核制度,持续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认同感和荣誉感,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 (一)打造一套全周期管理制度,拓宽晋升渠道 一是探索“岗前实习”实践机制。鼓励辖区内有意向报考社工的居民,在录用前先到属地居委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社区工作,一方面让报考社工对社区工作形成全方位认识,另一方面让居委会对招录对象有更全面了解,加快新进社工对社区工作的适应。 二是做实“能上能下”晋升机制。强化考核与职级升降间的联系,推动形成“绩优者上、躺平者下”的工作氛围。不断扩大岗位晋升通道,进一步提高社工梯队建设,有效发挥职级制度的持续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担当作为的积极性。自启用新的社工队伍管理制度以来,共提拔4名书记、6名副书记(其中2名主持工作),培养后备干部10名。与此同时,对确实不符合岗位要求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劝退、解聘,让一些抱有“端上了铁饭碗”“进来即等退休”思想的社工摒弃错误想法,端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设置一套全方位考核制度,明确激励细则 每年分两次实施“分层分级”评价机制。针对居民区书记和社工的岗位差异性,分别确定考核侧重。考核内容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居民群众满意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群众代表对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者量化打分的范围。将所在班子整体的考核结果和社工个人的考核情况紧密联系,引导社工树立团队意识。将考核结果作为社工调整岗位等级、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二、一套培训体系,让社区工作者工作有底气 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淞南镇综合25个居民区及全体社区工作者需求,本着引导社区工作者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的理念,打造了一套形式新颖的培训体系。 一是面向居民区书记,采取专题教学“请进来”、实地参访“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突出实战培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方法,进一步拓宽“社区治理领头人”的工作思路和视野,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面向副职和骨干,采取“以师带徒”——书记带副职、“以熟带优”——副职带骨干、“以优带新”——骨干带新人的三级带教模式,通过师徒传帮带,推动互学互促,促进社区治理骨干传承好品质、练就硬本领、学会新办法。 三是面向年轻社工,开发“新手三大干货包”。“看听学走”新手包:即看一个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基地、听一场优秀基层案例故事、学一个社区工作中密切相关的条线知识、走一个社区楼道;“PPV”技能包:即学习并完成社区活动或项目的PPT文案、Photo摄影、Vlog短视频;“6+1”任务包:即在“淞益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文章、策划一个活动、提出一条可行建议、对自己条线工作做一次系统性梳理、撰写一篇简讯、提炼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新手三大干货包”,帮助社区治理“新兵”在工作实践中加速成长。 三、一项实践活动,让社区工作者展示有舞台 自2023年起,淞南镇按照市、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结合“四百”大走访以及宝山区“社区民心项目”工作,坚持“减负”“增能”双向发力,开展“让居民打钩”实践活动,探索打造“十百千万”工程,即“每年向群众提供千余个打钩选项、引导数万名群众参与、做成百余项为民实事、推选产生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共发动居民参与打钩39666人次,从最初摸排出的223项心愿清单中,确定了167项(文化服务类72项、微更新类95项)实事清单,并全部如期完成,最终通过发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投票,评选产生了2023年度“让居民打钩”十大案例。其中,淞南六村“惠民工程”案例入选上广直通990《居村委的故事》、“活力楼组建设”案例登于东方网、华浜新村“破解物业费调价难”案例为其他社区解决同类型问题提供了思路和灵感,这些难点问题的解决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让居民打钩”治理机制,不断推动社区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双提升”,同时也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现身手的舞台,通过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为社区治理带来更多思路,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今后,淞南镇将继续在“211工程”助推下,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让进入淞南社区治理队伍的社区工作者留得住、有奔头、能出彩,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壮大社区治理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