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友谊路街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突出问题,努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上下功夫、求实效,以党建红引领平安蓝,着力推进治理单元最小化、治理效能综合化、治理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激活基层服务效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一、推进警社融合,筑牢护卫平安的前端防线 街道以“三街区九宫格微网格”体系为指引,划分5个责任网格,推进网格化治理与警务深度融合,做到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网格+警务”,以服务融合提升工作“向心力”。构建反诈中心、派出所和社区干部、网格员“三级联防联控”体系,推动实行“警员+网格员”的搭配模式,坚持电话预警、见面劝阻、入户劝阻协同发力,将反诈联防触角深入每个微网格。通过“点、线、面”联动举措,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分级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反诈宣传。对中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宣传,量身定制特色反诈指南,有针对性地讲解电诈案例;逐楼逐栋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并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宣传工作群,引导提升反诈意识;充分利用显示屏等宣传阵地不间断播放反诈知识,居民区党总支与社区民警联动反诈宣防。“政务+警务”,以融合共治为要构建平安“防护网”。建立健全城运中心、属地公安、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快速处置“政务+警务”事件。即依托城运中心和警务指挥两个平台,打造一支由机关党政干部、辖区民警、综合执法队员共同组成的队伍,同时调动社区网格、楼组长、物业服务等辅助力量,按照“3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10分钟处置完毕”的“3·5·10”治理机制,共同开展事件处置工作,全面提升源头治理、应急处置、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解纷+警务”,以为人民服务为本搭建矛盾“终点站”。构建矛盾调解、综治服务、大综合执法“三合一”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实现信息汇总、流转督办、联合处置的工作闭环。今年来,通过“三所联动+”机制,建立宝杨宝龙“和悦宝商”纠纷调处工作点,形成友谊特色的“家门口”多元解纷新模式,推广至辖区夏园和安信等商业综合体内,逐步实现规模效应;成功化解宝钢一村安装电梯纠纷案、宝龙广场欠薪案等多起成因复杂、表现极端、影响面广的不安定因素,及时遏制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坚持以民为本,筑牢护卫平安的民生防线 在平安实践中不断巩固,在守正创新中持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聚力打造安全稳定、公平公正、法治优良的“平安友谊”。打造“平安联盟”共同矩阵。主动走访联系滨江委、市场监管、城管、开发商、物业等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上海海上世界等商务楼宇和大型商务区管理工作方法,构建多元驱动、多点发力的防范监管工作体系。擦亮“民主协商”实践品牌。坚持往“小”处着眼,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1+3+41+X立法采集工作网络。发挥党小组长“领头雁”作用,搭建“红色议事会”“楼组会客厅”等平台,市区两级代表参加集中联系社区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引导广大群众畅论民情小事、参与治理决策,解决社区停车难,建筑垃圾堆放,电梯加装、损坏户外设施等问题100余件。畅通“民生信号”反馈渠道。充分发挥12345热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阵地作用,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的重要平台。整治跨门经营、占道堆物、无证照经营、飞线充电、“三合一”场所、油烟和灯光扰民等各类问题共680余处。 三、坚持智慧赋能,筑牢护卫平安的基础防线 街道运用大数据思维,以科技之力织密技防网络,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强化“雪亮工程”建设。街道依托“雪亮工程”,搭建立体化、智能化、多元化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对辖区主要路段、显要位置、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提高了预测预警预防、精准施治的社会治安风险能力,成为守护市民群众安宁的“千里眼”。做优人口管理平台。针对规模性租赁住房这一人口流动相对频繁、违法犯罪相对高发的治安重点场所,街道会同属地派出所试点开发建设人口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出入口智能刷脸门禁、人脸识别感知端、实有人口自主填报机,全量核准实有人口信息,助力治安要素管控。推动智慧烟感安装。秉持以科技赋能养老理念,有序推进装置安装工作,为辖区长者提供长效的“智慧烟感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