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顾村镇:党建引领·遇见幸福  激活社区治理“源动力”
日期:[2024/11/21] 作者:[顾村镇] 阅读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顾村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念,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顾村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方法,采取组织引领、多元联动、阵地服务等方式,“诗意顾里”社区治理会客厅为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党建引领·遇见幸福”基层治理活动,让善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在党建引领下,居民区在消防安全、矛盾纠纷、修缮、美化社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

社区大门靓起来,居民幸福再升级。成亿宝盛家苑居民区2006年建成入住,18年的风吹日晒导致社区大门结构老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修缮大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亿宝盛家苑居民区党总支多次召集居委、业委、物业召开“小区亮化工程——大门口建筑修缮”议事会,征求民意,确定并通过修缮方案,顺利地对社区大门进行修缮。如今,成亿宝盛家苑的门头经过修缮更加美观、大气,提靓了社区的“门面”。

加装电梯租车系统,消防安全有保障。为杜绝电动自行车入梯上楼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映月佳苑居民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向居民宣传梯控系统的重要作用和安全知识,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召开联席会、业主大会,指导楼组长、党员志愿者上门开展规范征询,凝聚多方力量,确保电梯加装智能阻车系统顺利安装和启用。

单向变双向,居民出行更便捷。中怡雅苑居民区大门只设置一个单向非机动进出口,影响居民出行效率,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不少居民为了快速通行,会穿行于机动车道,不仅导致车辆进出拥堵,也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对社区门头改造工程呼声高,居民区党支部就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聚民智、凝聚合力,从听取社情民意,联合多方力量协商、公示方案、上门征询、工程改造、多方监督施工、回应业主关切,始终将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改造全过程。现如今整洁有序的新大门打开了居民的“心门”,小区交通环境更加便捷、安全的同时,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

化解邻里矛盾,暖心调解促和谐。新天地荻泾第二居民区有2名孩童在地下车库玩耍,随机挑选车辆在车顶上跳上跳下,导致4辆车辆油漆被损坏。为化解这起矛盾纠纷,新天地荻泾第二居民区在党群服务站开展了“三所联动”调解协议会,在顾村派出所、顾村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依法调解下,在矛盾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多方当事人分清是非,有效地化解了这起社区矛盾。

油烟扰民引纠纷,多方化解暖人心。馨慈佳苑居民区有人反映其楼下居民排放的油烟管道从天井内改道,破坏墙体,油烟味影响其他居民的日常生活。听闻此事,馨慈佳苑居民区党支部凝聚社区治理中的各方力量,邀请物业、民警和法律顾问在党群服务站共同参与协调,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实地考察、召开协调会、双方表达诉求,以及多轮交流调解后,通过人性化的解决方案,居民最终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社区的整改要求,油烟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温“馨”的生活环境。

“微更新”办实事,楼栋“门面”焕新颜。菊泉新村是一个30年房龄的老旧小区,许多单元的防盗门年久失修,油漆脱落,锈迹斑斑,信报箱无法正常使用,内部线路接触不良。由于小区租客较多,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防盗门长时间敞开,对居住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菊泉居民区党总支召开“三驾马车”联席会议,制定合适的修缮方案,在经历2个月的修缮之后,菊泉新村楼栋的“门面”焕然一新,居民们的进出安全有了保障,住得更加安心。

休闲椅焕新颜,志愿者来添彩。胡庄佳苑居民区的休闲椅经过风吹日晒,木头翘起来了,污垢满满,锈迹斑斑的。胡庄佳苑家苑居民党支部召集楼组长,物业、业委会齐聚在一起商量如何让休闲椅焕新颜。在活动中,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细心地打磨椅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锈迹;有的则专注地进行上漆工作,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他们对小区环境的关爱与责任。经过一番努力,小区内的休闲椅焕然一新,不仅恢复了往日的光泽,更添了几分温馨与雅致。

小小减速带,安全再“加码”。绿地宝里居民区老旧的减速带已经被磨平,对车辆进出的减速作用大打折扣,安全问题引发居民担忧。绿地宝里居民区党支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召开“三驾马车”会议,走访现场,商讨对策,在汇总各方意见后,在小区进出口两侧重新安装减速带,为减速助力,为安全加分。小小减速带,大大为民情。减速带见证的是响应诉求的速度,浓缩的是为民办事的态度。

打造共治“依事厅”,解决居民“烦心事”。在旭辉依云湾居民区,党总支、物业、共建单位、业委会及居民代表等充分集民智、汇民意、聚民心,共同打造“依事厅”自治品牌,用细心、耐心和巧心,为社区建设聚能赋智,切实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打造人人向往的美好社区。聚焦居民关注的非机动车充电难的问题,旭辉依云湾党总支挖掘出小区中的热心志愿者,组织开展非机动车数量的排查和清理,通过清理出一批“僵尸车”为充电桩的安装腾出空间。经过多方商议与合作,最终落地惠及居民的30个电瓶车充电桩,不仅解决了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还改善了乱停车的现象。

绿化补种“添新绿”,扮靓环境“展新颜”。融创玉兰园居民区部分绿化草坪枯死,影响了小区环境品质。党支部获知后第一时间实地查看花苗的成活率,与业委会、物业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商议补种绿化事宜,制定详细的绿化整改补种方案,积极行动起来,修剪枯枝、增加花色品种、提升景观品质,对花坛及绿化带中的杂草、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设置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养护,定期检查小区绿化工作,让小区绿化焕然一新。同时,还积极向居民宣传爱护绿化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共筑生态美丽的居住环境。融创玉兰园居民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回应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房屋漏水“冷”了邻里情,社区协商“暖”了居民心。“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关系是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奈何馨佳园第十一居民区的两户楼上楼下的邻居因房屋漏水引发矛盾,两家人与物业三方私下协调也未达成共识。馨佳园第十一居民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协商“第一道防线”作用,联合居委会、物业、社区民警召开协商会议,针对维修漏水点、查明漏水原因,以及各项费用等问题,进行协商与责任分配,在兼顾法、理、情的情况下,对双方进行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消除居民顾虑,一场邻里纠纷得以化解。

垃圾点位“微”改造,幸福指数“大”提升。金地云锦苑居民区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四级联动工作模式,让社区治理迸发出新活力。为扮靓环境,擦亮社区环境“幸福底色”,金地云锦苑居民区党支部牵头,携手多方力量,在党群服务站举行垃圾分类专题会、经验交流会等,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作为小区改造重点工作内容,结合小区垃圾点位微改造,实施“分类投放改造”行动,其中包括:增加垃圾桶数量、地面硬化、规范垃圾桶摆放、安装雨棚等,联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推动社区治理落地,让小区焕发新活力,提升居民的感受度和幸福指数。

社区凉亭“微改造”,提升居民“微幸福”。好日子大家园第一居民区有三处凉亭,这些凉亭不仅是社区居民休闲小憩的好去处,更是邻里唠唠家常、共商社区建设、分享生活见解的公共空间。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凉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出现了破旧老化的现象。“凉亭几时能更新?”“座椅的油漆都掉光了”“凉亭少了几分生气,该美化美化了”……改造凉亭成了居民的心愿,为激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好日子第一居民区党总支发动居委、业委会、物业、党员志愿者等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在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向居民询计问策,共同商量凉亭“微改造”事宜,碰撞智慧的火花,助力社区治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缮,社区凉亭焕然一新,“老灵额!居民们赞不绝口,纷纷到凉亭“打卡”。

消除墙体“银屑病”,及时排险“筑久安”。菊祥苑居民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视中发现某楼栋出现外墙体脱落,远远看去就像是得了“银屑病”,随时会脱落的砖体,就像悬在居民头上的一把利剑,不仅给居民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还影响楼道的整体美观,为了解具体脱落情况,菊祥苑党总支立即组织物业和业委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查看,并拉起了警戒线;联合党员骨干、开发商、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形成以居民意愿为主导、社区整体协商为核心的专项整改小组,经过多次多方沟通协商,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经过紧锣密鼓地施工,楼栋外墙修缮最终顺利完成,成功解决了墙面空鼓脱落问题,不但守住居民们“头顶上的安全”,而且有效提升了小区整体环境面貌,居民们对此连声称赞。

排除架空层隐患,加强居民“安全感”。韶光花园小区架空层停放非机动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保障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新天地荻泾花园居民区党总支联合业委会、物业、党员志愿者开展非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将非机动车移动至指定安全区域。依托政府实事工程对架空层进行改造,安装隔离桩,隔离墙、消防喷淋设施、监控设备,保障楼道消防安全,避免发生火灾事故,为小区消防安全保驾护航。

多措并举扭转“充电难”,筑牢安全“底线”。为打造安全、规范的非机动车停车空间,铂庭居民区党总支联合业委会、物业和居民代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对非机动车进楼道现象和地下空间乱充电进行整治,整治中出现非机动车停放场地不够,无法充电的问题,铂庭居民区党总支联合多方力量,广开言路,激发居民社区治理热情,通过在商铺506号旁边空地上安装充电桩,清理南门口电瓶车充电场所的一批僵尸车辆,在居住楼道门前空地装充电桩等系列组合拳,小区已基本疏解非机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实实在在为居民打造一个安全、实用的停车环境。

顾村镇将继续以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社区居民自治模式,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有效激活社区共治“内循环”,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