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沪太同城、融合共治,打造“北上海泾彩乡村”
日期:[2024/10/18] 作者:[罗泾镇] 阅读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洋桥村位于罗泾镇最北部,与江苏省浏河镇交界,是上海的北大门。洋桥村面积1.74平方公里,村域内共有户籍364户,人口1122人,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较高,占户籍人口的52.5%,是上海市第一批“市级美丽乡村”、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被称为“田园水乡”。然而,由于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比重较高,独居老人占比逐年攀升,农户空巢户现象日益凸显产生了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较低。加之洋桥村独特的地理位置,横跨沪太路、蕰川公路两条主要干道,村民出行不便,以及毗邻区渣土跨区域管控难度大、公共服务资源存在短板等共性问题,这为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引领型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纳贤才,夯实基层治理人才根基

集聚“能人达人”。大力挖掘洋桥村和毗邻村浏河镇浏南村的资源,聚焦群众身边人(如乡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专业人士(如乡村医生)、高知群体(如选调生)三类群体,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评议”的方式,打造一个以党员能人达人为核心的“人才库”,汇聚近20位能人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了一支党员带头、达人能人先行、群众效仿的队伍。助力乡村治理。围绕镇“泾彩乡贤汇”品牌内涵,抓好乡村能人达人“联络服务+访谈交流+评贤励贤”制度,通过举办“乡村大舞台”“长三角城市定向赛”“乡贤微访谈”等平台活动,激发干部群众、乡村能人达人共同的记忆乡愁,加深村民彼此之间情谊,让能人达人成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器、乡风文明的代言人、化解矛盾的老娘舅。

汇聚资源,助力基层治理多元赋能

实施“外引内联”模式。对外引进优质资源。在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和党群中心联合打造的社区治理罗泾会客厅—泾彩客堂间内,组织村内党员、能人达人、志愿者、群众代表等群体积极参与配送的《隔代教育慧》、《家庭生态园的便捷种植》等活动,推动形成村民主动管好“小家”、维护“大家”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罗泾镇“泾”牌书记工作室等资源,引入《村企结对“联”出活力 “建”出成效》、沉浸式实训课堂、乡村振兴推广直播培训等课程,引导大家开拓思路,用足用好各类新媒体,立足本职,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产业振兴、文明志愿、文旅宣传等领域。对内联合本土资源。发挥好西杨宅党群服务站服务功能的同时,充分用好服务站周边百年榆树、百年老宅、宝山区“行知行”劳动实践基地等资源,不断丰富活动、课程的形式,联合镇社区党校、农村农业等部门打造《从农民房屋变迁看罗泾变化》情景剧党课,推出《打造“五宜”乡村 感受乡村新魅力》特色组织生活会,凝聚党员群众向心力、凝聚力。

多点发力,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村民既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乡村治理成效的受益者和评判者,坚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建立村级议事机制。聚焦基层民主规范化建设,通过健全议题征集规则、协商议事规则、成效评价规则,以“支部推、群众提”或“个别提议,群体附议”形成议题报送,在协商议事中严格遵循“五步法”原则,从“定主题”“出主意”“拿成稿”“定终稿”到“抓落实”,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调动群众代表、能人达人代表、专业智囊团等力量,实现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提升村民议事能力。探索搭建“一起下午茶”协商议事平台,围绕乡村治理核心问题与村民共话“微治理”,让群众当好“主人翁”,对村里事享有更多的话语权,“聚民意 听民声”,统筹整合工青妇群体、党外人士、能人达人、离退休干部等力量,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让村民们从“边上看”变为“一起想”“一起干”,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充分用好区、镇议事协商有关培训资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村队长、能人达人、村民代表等村内各方力量的教育培训,提升议事协商能力,推动“积极议”升级为“高效议”。